政府信息
公开搜索

 关 键 字: 类  型:
起始日期: 结束日期:

索 引 号:ND00101-0201-2018-00047

文号/备注:宁政办〔2018〕130号

 发布机构:mobile365bet办公室

 日   期:2018-06-15

mobile365bet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方案的通知

宁政办〔2018〕130号

发布时间:2018-06-27来源: 字体显示: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宁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mobile365bet办公室

                             2018615 

  (此件主动公开) 

  宁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闽政办〔2017115号)精神,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和健康宁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结合宁德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原则。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二)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1.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2%以上。 

  2.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 

  3.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4.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二、防治措施 

  (一)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 

  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制作适宜的宣传材料,提高信息针对性、可接受性。在巩固现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社会公众人物影响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增强宣传效果。积极开展艾滋病疫情信息交流、典型案例征集与警示、感染风险评估、在线咨询等活动。 

  1.开展大众人群宣传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大众自觉抵制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不歧视感染者和病人的社会氛围。宣传、网信、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工作信息和卫生科普知识,指导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性、经常性,在疫情流行的重点地区要进行集中宣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团校等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员在校期间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教育。民族事务管理、文化、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支农、惠农等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居(村)民委员会要利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选择群众集中的地点和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引导健全村规民约,倡导公序良俗。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青春红丝带”“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和“红丝带健康包”等专项行动。 

  2.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对于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当强化艾滋病感染风险及道德法治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行为。教育、卫生计生和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工作机制,认真持久地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将性道德、性责任、性健康和提高生活技能作为教育重点,督促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积极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开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卫生计生、工会、民政、工商和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集中的用工单位和居住社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职业培训内容。交通运输、铁路、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利用码头、车站、口岸等场所,进行多种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宣传纳入监管场所教育内容。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与禁毒工作相结合,加强合成毒品和滥用物质危害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吸食毒品、共用针具和感染艾滋病的危害。民政、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进一步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二)积极探索适合地区特点的综合干预策略,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 

  1.强化社会综合治理。要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打击力度,适时制定实施阶段性的、专项性的整治方案,依法从重处罚容留与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相关活动的场所和人员。公安部门要落实与艾滋病有关案件的举报和立案处理程序,严厉打击利用感染者身份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安、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密切监测药物滥用情况,对发现的药物滥用情况及时逐级上报,依法打击滥用物质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行为。宣传、文化、公安、新闻出版广电、网信及通信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管理,结合打击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专项行动,及时清理传播色情信息、从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 

  2.着力控制性传播。加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警示教育和法制宣传,突出疫情和危害严重性、有效防治措施等,促使其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工商、质检、旅游、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全面落实宾馆等公共场所摆放安全套有关规定,采取措施提高安全套可及性和使用率。男性同性性传播疫情上升较快的区域应加强疫情和危险因素监测,开展信息互通、协同干预等联防联控工作,采取医学、心理、社会、文化等手段,探索适合我市的综合干预策略。卫生计生部门要对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全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家庭内传播。要加强性病防治,及时对性病病人进行规范化诊断治疗,为性病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对感染者和病人开展性病筛查。 

  3.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保持禁毒工作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减缓新吸毒人员的增加速度,将艾滋病防治与禁毒工作紧密结合,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公安、卫生计生、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有效管控吸毒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救助服务,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科学规划门诊布局。对于适合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应当及时转介到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机构。卫生计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做好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协商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维护治疗机构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和防治效果。注射吸毒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或延伸服药点。 

  (三)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 

  1.扩大检测服务范围。卫生计生、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司法行政、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支持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网络,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根据需要设置艾滋病确证检测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二级及以上各类医疗机构,县级及以上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立艾滋病快速检测点。有条件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检测机构要主动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疫情较重地区要将艾滋病、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健康体检。公安、司法、卫计等部门按有关规定做好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加强合作,为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活动中抓获人员,以及监管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被监管人员,被监管前有过卖淫嫖娼、吸毒等行为的被监管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检测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等多种手段,方便有意愿人群接受检测服务。探索通过药店、网络销售检测试剂等方式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建立健全与随访服务等工作衔接的机制。 

  2.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常住地管理原则和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和实施适合本地区的随访服务模式,不断提高随访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协调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随访服务,要切实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及检测、医学咨询和转介等工作,告知其合法权益、责任义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他们及时将感染情况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并动员开展检测。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对故意传播、恶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惩处力度。结合定期随访工作,对感染者和病人的行为及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随访干预服务。做好流动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建立健全流出地、流入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转介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做好监管场所感染者和病人告知及医学咨询、心理支持、出入监管场所转介等随访服务。卫生计生、教育、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完善对在华外籍感染者的宣传教育、检测咨询、随访干预、治疗管理等相关防治政策。 

  3.加强疫情监测研判。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采供血等机构要严格依法及时报告艾滋病疫情。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和危险因素情况,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及时调整、优化监测点设置,加强数据收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对出入境人员开展艾滋病监测,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通报疫情。卫生计生部门要强化艾滋病疫情和耐药监测、信息分析和利用,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做好疫情和政务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 

  (四)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1.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设置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供应临床的血液全部按规定经过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降低血液残余风险度。建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献血。公安、卫生计生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和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活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入出境人体组织、血液、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检疫。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控制的培训和管理,做好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置和调查工作,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 

  2.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以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平台,认真落实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有机结合,督促和指导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为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综合干预服务;持续提高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的能力和阻断效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应当坚持首诊负责制,为孕产妇免费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为阳性病例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监测、随访、转介等综合干预和随访管理,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和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引导新婚人群、孕产妇尽早接受相关检测。 

  (五)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1.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对有意愿且无治疗禁忌症的感染者和病人实施抗病毒治疗。按照就近治疗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优化艾滋病检测、咨询、诊断、治疗等工作流程,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可及性和及时性。疾病控制机构应当在加强病例随访的基础上,将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转介至辖区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前评估,符合治疗条件者由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完善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和关怀,加强耐药监测和病情监测,及时更换药物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要加强感染者和病人中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传染病防治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承担感染者和病人综合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等要建立健全与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加强流动人口中感染者和病人治疗工作,探索建立异地治疗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为监管场所内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规范化治疗。 

  2.逐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健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诊疗工作机制,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疫情严重地区和有较好工作基础地区要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规模。 

  3.加强合法权益保障。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艾滋病疫情变化,适时调整承担综合医疗服务工作的定点医疗机构。疫情较重的地区要适当增加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优化布局,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需要。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和医保机构要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相关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衔接,确保感染者和病人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等权益。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4.强化救助政策落实。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艾滋病致孤儿童和感染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加强规范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必要保障。民政、卫生计生、红十字会、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生活困难感染者和病人生活救助,将政府救助与社会关爱相结合,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爱心帮扶、情感支持、临终关怀等工作。卫生计生等部门和扶贫机构要将艾滋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艾滋病疫情严重的贫困地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支持符合扶贫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感染者和病人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和医保机构要做好违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回归社会后的治疗、救助等衔接工作。 

  (六)创新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激发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 

  1.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优势。要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总体要求,发挥社会组织易于接触特殊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将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整体防治工作计划,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社会参与活力。卫生计生、财政、民政等部门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根据当地艾滋病防治规划和政策,开展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宣传教育、预防干预、检测咨询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关怀救助等工作。医疗卫生机构要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加强技术指导,建立信息沟通、业务考核等工作制度,实现防治工作有效衔接。社会组织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下,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艾滋病咨询和动员检测、艾滋病性病诊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转介等服务,在感染者和病人中开展心理支持、安全性行为教育和治疗依从性教育等服务,动员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或与其有性关系者主动检测。 

  2.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政策解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计生协会、工商联等单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动员和支持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社会宣传、捐款捐物、扶贫救助等公益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各地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负总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制定符合本地区疫情特点和工作实际的防治规划,定期分析和研判艾滋病流行形势,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部门职责、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等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防治合力,在政策和措施上探索创新,及时研究解决阻碍本地防治工作的问题。疫情严重地区要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有效控制疫情。要认真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适合我市不同流行水平、不同传播特点的工作模式,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增强防治效果。各有关部门要落实防治职责,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针对本地情况建立对下级的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各地要根据本地艾滋病防治需要,进一步优化医院、基层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采供血等机构的职责分工和衔接机制,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加强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分析研判和防治效果评价能力,提高定点医疗保健机构临床管理团队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抗病毒治疗成功率的提升。要完善承担艾滋病防治任务定点医院补偿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艾滋病防治人员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在绩效工资分配上适当进行倾斜,为防治队伍正常履职尽责提供保障。 

  (三)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经费和药品供应。各级政府要根据卫生投入政策,合理安排艾滋病防治经费,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计生、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对疫情较重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支持,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给予扶持。卫生计生、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建立会商机制,推进艾滋病防治药物研发,促进专利实施与运用。 

  (四)加强科研与合作,提升防治水平。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先进理念和防治经验。科技部门结合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支持艾滋病防治技术及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四、督导与评估 

  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制订本行动方案督导与评估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在“十三五”末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本行动方案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督导与评估,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确保本方案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附件下载

分享到:

相关链接